自甲骨文至現在,漢字大約有近四千年歷史。國人也從小就學習漢字,“一”是一橫,“二”是兩橫,“三”是三橫,可為什么“四”不是四橫,而是現在這個樣子?
現在我們就探討探討,一、二、三、四的前世今生。
幾乎所有的文字在表格“一”的時候都有一些共同處,要么一橫,要么一豎。漢字“一”也不例外。漢字“一”是一橫,代表中國文化的起源、混沌太初、最初的意思。
漢字“二”在一的基礎上加了一橫,變成了“二”,古人認為道生一,一生二,“二”的上面一橫代表天,下面一橫代表地,“二”是天與地兩極的意思。
漢字“三”在二的基礎上又加了一橫,上面一橫和下面一橫的代表意義不變,分別為天和地,中間加的一橫代表人。天、地、人是三個事物,古人認為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。
那么四為什么不是四橫,或者四豎,而是現在這個樣子?其實最初的四,確實是四橫。就像下面這個樣子。
當然由于以前的文字寫在骨頭上,如果拿的方向變了,那么四也就會變為四豎,就像下面這個樣子。
后來古人發現“四”和“二”之間有關系,就是一個四可以分為兩個二,也就是四是二的兩倍,現在看來這個發現非常簡單,但在當初認知世界時,這個發現是巨大的。因此為了方便記住這個發現,古人將四和二放在一起.
后來把四豎和二合寫組成新的“四”,就是下面這個樣子。
后來經過長時間的發展,人們書寫習慣的變化,中間的兩豎慢慢產生了彎曲的變化,最終才有了現在今天我們看到的漢字四。